湖北文旅駐村幫扶案例
脫貧攻堅成色好 鄉村振興底氣足
——湖北文旅集團駐村幫扶彭家溝村創建示范村
根據湖北省委、省政府的統籌安排,湖北文旅集團在恩施州咸豐縣開展駐村幫扶和定點幫扶工作已近7年。
7年來,駐村幫扶工作謀劃科學、發力持續。投入931萬元,幫扶彭家溝、黃家村兩個村脫貧出列走向鄉村振興。定點幫扶咸豐縣,投入數億元建成坪壩營、黃金洞兩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和唐崖土司遺址一個世界文化遺產旅游景區。
7年來,駐村幫扶工作思路清晰、路徑優化。定位從“指導、協調、監督、情懷”升級為“指導、支持、幫助、情懷”,原則從“用市場的特性抓經濟,以人民的屬性促共富”升級為“以市場為導向抓經濟,以人民為中心善治理”,路徑從“踐行四輪驅動新模式,建設綠色富美新農村”升級為“筑牢鄉村振興基本盤,建成強富美高示范村”,做法從“‘12345’實踐”升級為“‘八個一’戰術”。
7年來,駐村幫扶工作推進扎實、成效明顯。咸豐縣與湖北文旅集團合心合力、共商共建,前者精心選村、后者精準派隊,前者加強領導、后者高端指導,前者大力支持、后者傾情幫扶。彭家溝村獲評“湖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”“湖北省文明村”“湖北省生態村”“湖北省集體經濟發展進步村”“恩施州鄉村振興示范村”“咸豐縣鄉村振興示范村”,黃家村村獲評“湖北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”。湖北文旅集團獲評“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”“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”“湖北省駐村幫扶工作突出的派出單位、工作隊”“湖北省定點幫扶工作‘綜合評價好’等次”。
7年來,駐村幫扶工作培養干部、富民強村。彭家溝村黨支部書記、村委會主任焦憲,獲評“湖北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”,當選恩施州人大代表、咸豐縣縣委委員;湖北文旅集團駐村第一書記、隊長潘祖昕,獲評“全省駐村幫扶工作突出的第一書記、工作隊員”“感動湖北文旅十大人物”“咸豐縣‘五個咸豐建設’先進個人”。
寶劍鋒從磨礪出,梅花香自苦寒來。駐村幫扶無捷徑,事必經過方知難!
一、駐村幫扶的戰術實踐
2015年10月,湖北文旅集團受命組建駐村工作隊,擔負駐村幫扶咸豐縣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使命。
7年來,隊員換了四屆,使命從未改變;年輪長了七圈,初心始終如一;戰事變了幾次,目標“一圖到底”;駐村換了兩個,責任與日俱增。
7年來,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持下,在各級職能部門的悉心指導和有力幫助下,在駐村村兩委和廣大村民的密切配合和團結奮斗下,集團總部始終把駐村幫扶工作擺在脫貧攻堅戰、鄉村振興戰的重要位置,傾情幫扶、精準指導,發揮優勢、聚合資源,持續發力、久久為功,駐村發生了巨大變化、取得了深刻進步、展現了良好開局。
(一)保質保量向駐村選派第一書記、工作隊員
總部重視,高端推進。集團黨委每年召開不少于4次的駐村幫扶專題會議,全力進行研究、部署和推進;集團黨建工作部,持續給予指導、協調和聯絡;集團主要負責同志、分管負責同志和黨委成員,恩旅集團、糧油集團、酒店集團、集團專家組和部門、單位負責人,多人多次進行現場調研、網上指導和有力支持。
強將精兵,盡銳出戰。集團選派政治素質好、綜合能力強、三農本領高、為民情懷濃的同志擔任駐村第一書記、工作隊員,第一時間組建4人工作隊到崗進村、履職盡責;采取“隊外結對教”“隊內老帶新”“觀看《那些日子》”“召開培訓會”“舉辦學習班”“厚愛加嚴管”等多種形式,切實強化團隊建設,努力提升履職本領;輪換隊員4屆、15人次,保障了駐村隊員的戰斗力;1人自始至終在崗,保持了幫扶工作的連續性。
兵馬剛動,糧草已行。在集團總部的直接關心和承辦單位的具體推動下,集團工作隊的辦公室、宿舍、食堂、工作用車、工作經費和隊員的駐村補助、人身意外傷害保險、相關待遇、獎懲措施,都在第一時間得到落實;集團工作隊管理制度、集團駐村幫扶資金使用管理辦法、集團工作隊工作經費使用管理辦法,都在第一時間全部理順;集團工作隊如期達到了“崗位在村、工作在村、吃住在村”的工作要求。
(二)努力盡力給駐村投入資金幫扶、消費幫扶
集團克服疫情、災情和其他不利因素帶來的困難,累計投入幫扶資金931萬元、消費幫扶560萬元、工作隊工作經費68萬元;累計爭取省級財政幫扶資金70萬元;協助駐村累計爭取政府投入、社會資本和愛心捐贈6500萬元;協助駐村累計投入義務工12000多個。
(三)同向同行為駐村厘清幫扶思路、幫扶路徑
集團工作隊履行“指導、支持、幫助”的職責,堅持“幫辦不代替,到位不越位”的原則,奉行“關系簡單一點,情感粗糙一點,意志堅強一點”的理念。把幫扶當使命、把駐村當選拔,把他鄉當故土、把客居當新家。與駐村,工作上精準定位、密切配合,生活上遵章守紀、保持距離,效能上合心合力、共商共建。村隊共同研究、提出和踐行“村子必須扶起來,干部不能倒下去”的駐村幫扶目標,“堅強、廉潔、善治、示范”的村隊干部要求,“一管頭雁,二管干部,三管工程,四管資金,五管作風”的廉潔管控工作法,“村強民富、人和景美”的鄉村振興愿景,構建了村隊團結協作、知難而進、踔厲奮發、篤行不怠的新格局。
集團工作隊與駐村村兩委,在脫貧攻堅階段,培育、提煉和踐行集團駐村幫扶做法,即“‘12345’實踐”:1.精準一個定位,實現幫扶與自強結合。集團組建省直工作隊,履行“指導、協調、監督”職責;駐村作為村級組織,履行“主人、主體、主力”職責。二者是平等友愛、彼此需要、互相成就的“伙伴關系”。2.堅持二個原則,實現發家與共富結合。(1)確立脫貧致富思想:用市場的特性抓經濟,以人民的屬性促共富。(2)明晰脫貧致富路徑:踐行四輪驅動新模式,建設綠色富美新農村。3.把握三個要點,實現主業與輔業結合。(1)瞄準主攻(產業、就業、消費)。(2)集中主力(財力、物力、精力)。(3)聚焦主業(茶葉、油茶、特產)。4.實施四輪驅動,實現長期與短期結合。(1)當家產業“造血”。(2)基礎設施“活血”。(3)輔助產業“輸血”。(4)政策聯動“補血”。5.走好五條道路,實現脫貧與振興結合。(1)厘清思路:確立脫貧致富思想,明晰脫貧致富路徑,優化產業發展原則。(2)修好公路:政府投入修好村級公路,聯合投入修好組級公路,村民投入修好戶級公路。(3)打開銷路:大路貨變成商品,土特產變成現金,村主任變成經理。(4)找對門路:精準定位,精準幫扶,精準總結,精準宣傳。(5)走穩新路:脫貧致富與綠色富美有機統一,脫貧出列與鄉村振興無縫對接。
集團工作隊與駐村村兩委,在鞏固銜接振興的新時期,優化、升級和踐行集團駐村幫扶做法,即“‘八個一’戰術”:以“一黑一白”(恩施黑豬、唐崖白柚)鞏固產業振興;以“一宴一節”(土司刨湯宴、白柚采摘節)提升文化振興;以“一院一廊”(土家風情院落、生態產業觀光走廊)助推生態振興;以“一紅一?!保?span>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支部“聯學共建”、湖北文旅集團黨委“指導幫扶”的紅旗村黨支部,專業合作社引領下的新型農民人才隊伍)強化組織振興和人才振興。
二、彭家溝村的演變路徑
一邊是世界遺產唐崖土司遺址景區的古老滄桑,一邊是彭家溝村豬壯柚香宜居宜業的現代村莊,二者相距不過6千米。10年前,這里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。10年后的今天,這里黑豬、白柚兩大產業年產值破億,41戶村民年收入過百萬,人均年收入超4萬。半數村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“山溝溝”,已經蛻變成年產值過億的“金窩窩”。
(一)“黨建引領”為駐村淬煉了一個好支書
初春時節,大山深處的彭家溝村,處處透著現代氣息:彩帶般的柏油路通村到組,小洋房、小汽車、花果庭院幾乎是每家每戶的標配。漫步柚林,輕紗薄霧間,讓人頓生“誰持彩帶舞當空,騰起蛟龍貫西東”之感。
說起村里的巨變,村民話語里總是繞不開一個人——在村里土生土長、干了16年支書、現年46歲的土家漢子焦憲。
村民們說,焦憲是包包挎肩上、百姓揣心里,為大伙兒跑腿的“跑跑書記”。彭家溝村是一個大家庭,焦憲就是當家人。哪家老人身體不好,哪家孩子上學差錢,他都了然于懷,時時為這些事情牽腸掛肚、跑上跑下。2021年,在三峽大學讀大三的村民胡洋因家庭變故沒錢交學費,焦憲送去7500元,安慰他“只管安心讀書,學費我來想辦法”。
黨員們說,焦憲是起早貪黑,為脫貧致富跑產業、跑銷路的“跑跑書記”。2017年,幫助村民賣豬心切的焦憲接到收豬人的電話,高興地跑到武漢與買家對接,并自掏腰包交了5000元押金?;卮搴笤俾撓禃r,“買家”卻“人間蒸發”,他被騙了!這個被豬踩傷腳疼得走不了路,硬是沒掉一滴眼淚的大男人,那晚卻偷偷地在家里哭了很久。2018年,焦憲帶著村兩委干部為村民賣豬,在武漢被大雪“圍困”五天,絕境中四處找門路,終于帶回價好量大的訂單,全村黑豬銷售一空。“可以過個好年了!”看到村民數鈔票時露出的久違笑容,焦憲偷偷抹了一把淚。“豬價不好,我們兜底收購;豬價漲了,就讓老百姓自由選擇?!边@是焦憲對全村養殖戶的承諾,一直信守至今。
唐崖鎮黨委書記張進說,焦憲是為村里跑幫扶、跑項目、跑發展的“跑跑書記”。2020年,焦憲拉上鎮上干部饒友學,連續10多天到縣城“蹲守”,“跑”來了美麗鄉村建設項目。廣場修好了,花果庭院建起來了,村子顏值提升了?!爸灰怯欣诖謇锇l展的項目,他想盡辦法也要跑回來!”張進說。這些年,焦憲為彭家溝“跑”來了40多個幫扶項目,涉及基礎設施建設、產業發展、民生改善等方方面面。
“他眼里閃爍著想干事的光芒!”咸豐縣委書記郭玲對焦憲稱贊有加。
(二)“黨建+”為駐村培養了一批好干部
現任村黨支部紀檢委員、養豬大戶、35歲的王川,過去是一個“街溜子”,現在卻變成了“帶頭人”。2月7日,大雪來襲,王川早早來到村委會,張羅著組織人手掃雪清路、
拉線通電。
以前,王川因沉迷于網絡游戲,讀了一年大學便輟學打工。他的人生轉折,源于2011年村里的一次小組會。當天,為了躲避干農活,王川“自告奮勇”替父親參會。散會后,焦憲叫住了他:“你老大不小了,莫整天只曉得玩,改擴建豬欄有獎補,莫錯過機會?!薄澳阆氩幌敫??”“我?能行嗎?”“你再不搞事,喝西北風嗎?”……這次小組會引發了王川家里的家庭會。那晚,王川輾轉反側。第二天一早,王川鼓起勇氣找到焦憲,決定試一試。焦憲非常高興,二話沒說替他擔保貸款2萬元。加上獎補和父母支持的資金,王川擴建了豬欄。當年出欄生豬100多頭,收入7萬多元,他覺得以后的日子有了奔頭。
“最近幾年發展得不錯,大家推舉你當六組組長,好好干!”2015年的一次村民代表大會上,焦憲再次叫住了王川。隨后的日子,王川身上多了份責任,上傳下達、宣傳政策、統計數據……在焦憲的鼓勵下,王川遞交了入黨申請書。2016年,成為一名正式黨員的王川,處處帶頭。焦憲看在眼里喜在心頭,按照政策將王川納為定補村干部。
“一年工資只有三萬多,卻把工作當成事業做!”朝夕相處中,王川被焦憲深深影響,這個曾經迷茫的青年成長為年收入過百萬的“雙帶”(帶頭致富、帶領致富)農村青年干部。焦憲又培養了兩名后備黨員干部,他們將成為又一個“王川”。
(三)“聯學共建”為駐村培育了一個好產業
如何做好黨建引領發展的大文章,焦憲帶領村兩委不斷地探索求答。2016年,在焦憲的爭取下,彭家溝村黨支部與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黨支部結成對子,開展“聯學共建”。立足“黨支部+專業合作社+貧困戶+集體經濟”模式,彭家溝成立了黑豬養殖專業合作社。全村養殖戶被吸收為社員,免費享受生豬養殖技術服務。
隨著“聯學共建”模式的不斷深入,加上湖北文旅集團黨委“指導幫扶”力量的及時補充,“黨建+”效應日益凸顯。彭家溝村黨員人數增加到70人。2016年,彭家溝約有400人常年在外務工,如今已有近300人回村發展。
2021年疫情期間,彭家溝村的黨員群眾自發捐贈價值20萬元的農副產品,讓一線醫護人員吃上了熱氣騰騰的黑豬肉;“三拆三清三建”專項行動中,黨員帶領村民自覺拆除廢棄建筑85棟,凈化水溝、河道10多千米……
“以前村里年輕人很少入黨,現在他們主動遞交申請書,我們把關、篩選和培養;以前村民對著干,現在他們常說‘你說咋辦就咋辦’?!苯箲椬院赖卣f。“黨建+”是彭家溝的“村魂”,只要支部強,就有主心骨。
回首“一黑一白”產業發展之路,倍覺實干為要、以干促助之貴。唐崖鎮,曾名尖山鄉,素有“湖北仔豬第一鄉”的美譽。彭家溝村牢記“窮不丟豬、富不丟書”的傳統,家家戶戶養豬。
如何讓村民的荷包真正鼓起來?焦憲早有盤算。2009年初,借著“小沼工程”在農村全面鋪開的契機,焦憲提出“豬沼果+旅游”的產業發展定位。在唐崖土司遺址申遺期間,焦憲就有了依托比鄰景區發展鄉村旅游的想法。在全村推廣生豬養殖時,他堅持沒讓位于463省道邊的二組建設大型豬欄。為了整村推進,實現共同富裕,焦憲跑遍十里八鄉尋找適合二組發展的產業。2009年底,他從宣恩李家河引進白柚,并試種成功。
2016年,農業農村部充分肯定了“豬沼果+旅游”養殖種植生態循環的產業發展定位,并為彭家溝村量身定制了“16113”模式。期間,這個因地制宜、科學有效的產業發展定位和模式,得到了湖北文旅集團、咸豐縣鄉村振興局的高度認同、積極推動和盡力支持。自此,“一黑一白”產業矩陣大規模鋪開,并不斷結出累累碩果:全村建成“16113”模式豬欄150棟,年出欄生豬2.5萬頭,種植白柚2200畝、白茶350畝、黃桃350畝。
“產業為首、規劃為先、群眾為主、實干為要、黨建引領、以干促助,這是村里一直堅持走的路子。”說起發展,焦憲有自己的心得,他也清醒地看到了去年兩村合并以后的“新彭家溝”面臨的諸多問題和困難,“但我有信心,在黨的領導下,與駐村工作隊一起努力,讓2111位村民都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、安全感、幸福感?!?
“他有這個底氣!”張進說。為了村里發展,焦憲把“爭”字發揮到了極致,全力爭政策、爭幫扶、爭項目、爭資金,但不是盲目地爭,他善于研究政策、分析形勢、搶抓機遇,腦袋里時刻“掛”著村里的發展規劃圖,一旦機會到來,下手又快又準。他還擅長“干”,這些年帶領村民一步一個腳印苦干實干,實現了從“輸血”向“造血”轉變。
村民們逢人就夸“焦書記是一心為民的好書記”。焦憲自己卻打趣道:“我只是‘千層底做腮幫——臉皮厚’,但為了村民,臉皮就得厚!”
三、彭家溝村的致富密碼
產業興旺、民富村強的彭家溝村,正在向著“農村變景區、田園變公園、村民變股民、產品變商品”的美好愿景,埋頭苦干、砥礪前行。曾經貧窮的村民、落后的山村,幾年之間卻讓世人刮目相看,演繹這種變幻“魔法”的就是“一黑一白”。
“一黑一白”,即恩施黑豬和唐崖白柚。這種司空見慣的傳統產業,何以引發山村蝶變?這個州、縣兩級的鄉村振興示范村,究竟有何產業密碼?
(一)下接地氣找準培育產業的“門票”
2021年9月,“學習強國”平臺刊發了一條消息:彭家溝村黑豬養殖年產值突破1億元。
養豬在彭家溝村已經成了“大氣候”,養殖規模達到100頭的農戶都只能算是“小打小鬧”?!?021年,我出欄生豬200多頭,收入近40萬元。我養殖的規模在村里并不算大,因為我屬于‘后進戶’,才養殖2年多時間?!贝迕颀埥♀曋v起自己一年來的收入,既坦誠又謙虛。龍健鈺之所以謙虛,是因為村里還有一年出欄超1000頭的養殖大戶?!?020年,我出欄生豬1000多頭,銷售收入700多萬元,純利潤超過200萬元?!贝迕窠挂拙褪沁@類養殖大戶的代表之一。
“村里老百姓以前除了種點玉米、土豆、紅苕,也養一些土豬,規模不大,老百姓幾乎家家住著木房子或土坯房。”焦憲介紹。村兩委意識到,要實現脫貧致富、邁向鄉村振興,根本還是要靠產業,但通向產業之路的“門票”在哪里?
俗話說,窮不丟豬,富不丟書。彭家溝村一直有養豬的傳統,加上所在的唐崖鎮被稱為“湖北仔豬第一鄉”,依據養殖傳統、資源優勢,村兩委決定做好“豬文章”。2016年,經過專家的考察和指導,村集體引進了市場暢銷的恩施黑豬品種。2017年,黑豬出欄了,黑豬售價比土豬價格高出許多。此間,農業農村部組織16個機關司局黨組織與定點扶貧縣的16個貧困村黨支部開展結對幫扶活動,以黨建促脫貧,以產業促發展。好事多磨,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黨支部與彭家溝村黨支部結成了幫扶對子。
剛剛選定黑豬養殖之路的彭家溝村,這下又找到了“技術靠山”,這張養豬“門票”,勝券在握。除了養豬,村兩委還用心探尋“一白”之路?!拔覀兇逡郧熬陀谐茸訕?,后來探索試種柚子樹,通過幾年試種,柚子掛果了,又豐產,又好吃,白柚就成為了村里的第二大產業。”“由于茶葉也是全縣、全鎮的主導產業,我們村曾被要求普種茶葉,但村里始終堅持走自己的路,根據土壤、氣候條件,咬定白柚不放松?!苯箲椪f。什么樣的產業才是最對的產業?彭家溝村的答案是,根據資源優勢、技術優勢,因地制宜、適合村情的才是最對的。
(二)上接天宇找準壯大產業的“通票”
“彭家溝的富美密碼是由每家每戶用心血凝成的,彭家溝的富美故事是由黨員群眾用汗水寫成的,沒有一戶不是主人翁,沒有一人不是參與者。”唐崖鎮黨委書記張進說。
讓全村人都得到壯大產業的“通票”,彭家溝有什么樣的路徑?“靠黨員、能人及專業合作社的帶動,靠科學養殖、高效養殖的墊底,靠豬沼果旅種植養殖生態循環模式的提效,這是讓產業得以全面開花結果的‘三套車’”,焦憲說。
王川就是黨員和村干部中的一名代表。2016年,在村兩委的倡導下,他開始做起了“豬倌夢”,一年下來,收入7萬多元。這下,他的信心更足。到2020年,他家養殖生豬200多頭。僅當年7月,他家一個月銷售生豬收入27萬多元。全年收入則超過200萬元,成為全村乃至當地的“新聞人物”。他還帶動一大批村民從種玉米、土豆、紅苕轉為養豬,最終脫貧致富。
焦易,則是能人帶動的代表之一。他畢業于長江大學畜牧獸醫專業,曾在長沙的大公司拿著高薪,后被村兩委動員引進回村當起“豬倌”。不僅自己成了大戶,還帶動了許多村民養豬致富。
“我原來是個在外地跑大車的司機,看到焦易養豬發了財,我就跟著他學。2021年我出欄生豬收入也超過了200萬元?!币唤M村民李冰十分感激。
要讓家家戶戶都擁有壯大產業的“通票”,除了有人率領、示范、幫帶,還得讓養殖技術、種植技術、銷售技術被村民“通吃”。
在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的技術支持下,村兩委推廣“小規模、大群體、高效益”的“16113”養殖模式。
“彭家溝的白柚發展之路和黑豬養殖之路大同小異,也是通過試種發現適種,通過‘大戶種’帶動‘多人種’,通過技術普及讓村民普種?!苯箲椧徽Z破的。
彭家溝村推廣有機白柚種植,以“白”促“黑”,實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,建設固液分離機、沼氣池、化糞池等糞污儲存、處理設施,并鋪設專門的白柚田間管網,解決糞水、沼液到白柚基地的輸送問題。
近期,村里剛剛完成15000株“栽柚補苗”任務。如今,全村白柚種植面積達到2200畝,探索出豬沼果旅種植養殖生態循環產業模式,走上了生態循環農業和特色種養產業相結合的可持續發展道路。
(三)中接市場找準發展產業的“股票”
生豬市場行情,總是在“天上”與“地下”之間變幻,被村民稱為“豬周期”。彭家溝村卻能在生豬養殖業中任憑風吹浪打,確保產業走勢像一只始終飄紅的“股票”,幕后有啥“神操作”?
“去年全年也才養了30來頭豬,沒有虧本?!贝迕駝⑽男?0歲了,但卻能科學應對“豬周期”。2020年,劉文秀養殖生豬100多頭,收入30萬元。按照常理,2021年即使不增加,也不會減少養殖。但她2021年卻將存欄量減少到30頭,在豬價低迷期來臨之前,成功“減持”。
2020年是生豬的“牛市”,全村養豬戶沒有一戶沒有賺錢。按一般邏輯,生豬養殖規模會陡然擴張,而彭家溝家家戶戶作出的選擇卻相反。
“科學預測生豬市場行情,在‘潮水’退去之前給大家預警,減少養殖數量,村兩委和專業合作社常年進行指導。”村干部伍雪欽介紹。原來,村兩委、專業合作社就是應對“豬周期”的“操盤手”?!拔覀兘⒘艘粋€養殖群,所有養殖戶都在里面,合作社與全國、全省畜牧生產的權威信息平臺對接,適時將信息轉發到群里。重要信息、重要指導性意見,我們還會通過會議形式傳達到養殖戶?!苯箲椪f。
進行“鐘擺式養殖”,適應“豬周期”,這是彭家溝村以智慧農業、“互聯網+”思維、市場經濟規律成功指導生豬產業的秘籍之一。
為做好“產”文章,彭家溝村打出“組合拳”:為了防疫,堅決不讓外來人員靠近豬舍、絕對不允許外來人員入內參觀;為提高生產效率,用自動化養殖設備,三四個人可以養殖上千頭豬;為了保持豬舍清潔,每天必須沖洗三次以上。
為做好“銷”文章,彭家溝村采取“六連招”:合作社銷一批,豬販收一批,幫扶單位買一批,電商走一批,訂單生產售一批,養殖戶賣一批。為更好適應“豬周期”,村里正在籌劃“第七招”,建設黑豬深加工基地。“銷售一批鮮肉、生產一批臘肉,讓附加值更高;儲存一部分白柚反季節銷售,讓利潤更大。”
這個富起來的山村沒有安于現狀,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又在謀劃新未來。正在依托世遺唐崖這塊金字招牌,抓住利咸高速公路通村設站的歷史機遇,進一步美化鄉村,形成一戶一處景,一村一幅畫,推進農旅融合。隨著“旅游+”的布局實施,“村強民富、人和景美”的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。四、彭家溝村的變美靈丹
“恩施黑豬第一村,世遺唐崖東大門。勿忘初心跟黨走,意識維護要篤行。致富帶頭做先鋒,脫貧攻堅齊發力……”126個字的《彭家溝村黨員公約》端正地安裝在黨員家庭的大門旁,“守法律,講規矩。公益事,多出力。公家物,要愛惜。建私房,要審批……”48個字的《彭家溝村規民約》端正地安裝在黨員、群眾家庭的大門旁,少則幾個字多則幾十個字的《家風家訓》端正地安裝在自家的大門旁。“三牌上墻、天天自賞,對照規矩、人人執行”成為彭家溝村的一道獨特風景。
(一)村民主體夯實基層治理的根基
從社會治安到村風民俗,短短48個字的村規民約,凝聚著全體村民對價值認知和行為規范的共識。村規民約是村民進行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務、自我教育、自我監督的行為規范,涵蓋了村風民俗、公共道德、公共秩序、環境衛生、尊老愛幼等方方面面。
沒有規矩,不成方圓。彭家溝村規民約的制定,堅持村民自治原則,采用村民參與、村兩委完善、村民代表大會決定的辦法。村兩委通過召開村民大會、入戶走訪等形式,收集意見和建議,把村民集中反映、普遍認同的“紅白喜事怎么辦、環境衛生怎么管、鄰里關系怎么處”等提議納入村規民約,不求語言精美高大上,但求通俗易懂能管用。
“現在,村規民約已經貼進了群眾的心里,村容村貌煥然一新,并形成了人人爭做文明人、戶戶爭創文明戶的良好氛圍。我也自覺參與到移風易俗活動中,從思想上行動上自覺抵制歪風陋習,倡導文明生活,崇尚勤儉節約。”今年68歲的劉文樹的家就在村委會旁邊,對于村規民約對全村的影響,他深有感觸。
除了村規民約,彭家溝村還制定了黨員公約、家風家訓等,充分發揮黨員示范作用,鼓勵黨員帶頭參與和帶頭執行、帶頭宣傳村規民約和黨員公約,切實增強村民自覺遵守村規民約的意識,提高村民對村規民約的認同度、參與度和遵守度,從而推動村規民約的落地落實落細,為清潔鄉村、美化家園、改善環境、和睦鄰里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。
“自己定的,簽了承諾書的,說話要算數,必須得遵守。誰好意思因為空口說白話讓鄰居笑話看不起呢?”村民冉啟偉的話道出了不少村民的心聲。
寫在紙上,掛在墻上,念在嘴邊,融進心里。如今,彭家溝村規民約,“約”出了鄉村文明新風,“約”出了鄉村富裕新貌,“約”出了鄉村治理新局。
(二)基礎建設構筑基層治理的梁柱
走進彭家溝村,彩色柏油路讓人印象深刻。這條彩色柏油路,在山坡河流邊、柚園田野中和豬舍民居旁蜿蜒伸展,像一條彩帶將全村家家戶戶串聯在一起。通村到組的彩色道路,為村民出行帶來了極大便利,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路、產業路、景觀路、和美路。
在焦憲眼里,爭取政府投資3000多萬元、新建和硬化的25千米村組公路,猶如一條彩色“連心繩”,將全村上下、全體村民的心緊緊連接在一起。
這條道路,奠定了基礎設施的改善,推動著村容村貌的改變,折射出基層治理的改進。
道路建好了,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參觀游玩。去年秋天,銀杏飄落的季節,幾名外地游客到彭家溝游玩,很快就被村民李元慧家旁邊的一顆大銀杏樹深深吸引。他們拿出手機拍照留影,但很快卻發現了一些異常。“這里的銀杏為什么不掉葉子?我們想拿銀杏葉拍點照片都沒有?!币幻慰驼业搅死钤?,說出了自己的疑惑?!般y杏樹就在我家門前,也在村主干道邊,現在這段時間每天都會掉落很多葉子,為了不影響村里的環境衛生,我們每天都會清掃幾次落葉?!崩钤塾行┎缓靡馑嫉幕卮?。原來,自從村里推行了村規民約,講究清潔、愛護環境、崇尚文明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,李元慧害怕掉落的銀杏葉影響村里的環境,便每天堅持清掃。
“美,不僅在環境,更在人心?!边@是彭家溝村黨員干部常掛在嘴邊的話。村民官輝的家也在村里的主干道邊,家門口是一個可以停放近10輛小車的公用停車場。讓人意想不到的是,停車場所在的地方并不是村里的集體土地,而是官輝將自家的烤煙房拆除后,拿出土地供村里無償使用的。“道路修好了是為我們全村好,村里想在這里建一個停車場,我們也沒怎么多想,就讓村里在這里建了?!惫佥x的話簡單質樸,卻代表著如今彭家溝村村民不一樣的精神風貌。作為養豬大戶,2020年新冠疫情最嚴重的時候,官輝還曾主動找到村兩委,將自家養的一頭大肥豬無償捐給戰斗在防疫一線的工作人員。
(三)群眾參與建設基層治理的大廈
春風化雨,潤物無聲。文明新風、共建新風吹拂在這個美麗的山村。
今年春節假期,行走在彭家溝村,總是能看到一群身穿紅色馬甲的村民穿梭在村里的每個角落。他們是由放假的大學生和高中生組成的志愿者服務隊,每天在村里義務巡邏,宣傳黨和國家的富民政策,督導每家每戶的環境衛生,清掃村里的公共區域,幫助需要幫助的村民?!拔覀兠刻煸缤砀鞒鰜硌策壱淮?,發現環境衛生沒做好的家庭就及時勸說?!?0歲的覃佶在廣州上學,放假回家的他積極響應村兩委的號召成為了志愿者服務隊的一員。
除了志愿者服務隊,村里還成立了鄉風文明理事會和鄉賢聯誼會,充分讓村民參與基層治理,實現共商共建共治共享。3支隊伍成為鄉風文明的傳播者、參與者、帶動者和維護者。
彭家溝村能夠發生巨大的變化,離不開村里的每一個人,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,就是將自己的家鄉建設得更美好。
焦憲介紹,彭家溝村充分發揮村民的主體作用,有效地把廣大村民凝聚起來,形成了村級事務多方參與和共同治理的良好局面,村里的矛盾糾紛逐年減少,文明鄉風成為村級發展的“助推器”、村級治理的“壓艙石”。
如今的彭家溝村干群齊心,大家為了將家鄉建設得更美好的共同理念一起努力,村里每天都在發生可喜的變化。
“肯定想彭家溝建好噻!”“村里搞建設我們肯定要支持!”2020年,彭家溝村開展“三拆三清三建”專項行動,村民焦太新在村里開完會后,5天內就主動拆除了自家近400平方米的豬欄。在武漢打工的村民焦保云專程請假回家,主動拆掉了自家的牛圈和水池。村民焦太元也從江西趕回村里,主動拆掉了自家的牛圈。村里修建游步道,占用了官昌洪、李孟勝、李孟平、李孟勇等4家的山林,4戶村民沒有一句怨言,全部支持村里的建設。
“村莊環境美了,村民生活富了,村里秩序好了!”這是所有彭家溝村民的共同感受。點滴之間、情感交融,言行之間、向上向優,推動著村風民風、人居環境、文化生活和鄉村治理的深刻進步。
五、彭家溝村的未來新路
面對萬里長征走出了第一步的彭家溝,面對合村并組后發展不平衡的彭家溝,面對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彭家溝,面對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彭家溝,焦憲有感而發:“鞏固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,不是坐享其成、不是原地踏步、不是敲鑼打鼓,等不來、送不來、也想不來。征途漫漫、惟有奮斗,鞏固成果、要靠實干,鄉村振興、路在腳下!”
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,長生的靈魂萬里挑一。這對于鄉村來說,也是同樣的道理。
美麗鄉村,美在面子、麗在里子。怎樣讓全體村民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?怎樣讓綠水青山持久地變成金山銀山?怎樣讓人和景美持久地變成群眾共識?怎樣讓規定動作持久地變成自覺行動?這些都是彭家溝村必須作答的課題。
鄉村振興,振在產業、興在治理。怎樣讓疫情防控、豬瘟防控與安全穩定、產業發展、村級治理實現兩手抓兩兼顧?怎樣讓黨建引領更大地發揮效能?怎樣讓“一黑一白”更大地提質增效?怎樣讓農旅融合更大地推動發展?這些都是彭家溝村必須突破的關口。
“雖然我們有山有水,但景色并不獨特。我們不刻意進行人工打造,而是順勢而為地把田園變公園、村莊變景區,讓農村更像農村。”焦憲說,“彭家溝村就是要不斷解放思想、不斷加油鼓勁,走黨建引領的路子、走高質量發展的路子。在繼續爭取政府投入、繼續爭取幫扶單位支持,繼續完善基礎設施、繼續完善基層治理的同時,穩固優化當家產業、鞏固改良基礎設施,凈化美化村容村貌、建立健全農旅功能,依托世界文化遺產唐崖土司遺址這塊閃閃發光的金字招牌,借助湖北文旅集團駐村幫扶的難得機遇,認清形勢、學先思進,把握重點、穩中求進,壓實責任、創新競進,努力把彭家溝村建設成為鞏固銜接振興的示范村!”
(作者:湖北文旅集團駐村工作隊,咸豐縣唐崖鎮彭家溝村黨支部、村委會 執筆:潘祖昕、焦憲、馮程)
2022年3月9日